猴杯

猴杯

張貴興 2 0 0
華語文學魔幻現實經典 新結局增修版 時報文學獎、開卷十大好書得獎作品 馬華文學超重量級作家張貴興代表作 初次引進 ▼編輯推薦 張貴興是堪與李永平相提并論的馬華文學重量級作家,他的文字密實華麗、浸淫漫漶,在港台及海外華文嚴肅文學創作者中,像他一樣對于文本細節極緻雕琢,又能 駕馭一整個宏大長篇故事的華文小說寫作者,屈指可數。 《猴杯》是張貴興繼《賽蓮之歌》《群象》兩部小說之後,“雨林三部曲”(黃錦樹語)的終章,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他以故鄉風物為背景、以魔幻現實的筆調書寫家族史,在極盡曲折的四代情仇之下,《猴杯》令人驚豔的,應是他筆下濃墨重彩描繪的雨林意象,華麗文字将暴力、情欲投射在犀牛、蜥蜴、猴子、豬籠草、絲綿樹……種種野獸草木之中,超越曆史與現實,打造出了一個狂野暴虐的傳奇舞台。 《猴杯》故事的時空背景位于二十世紀的馬來西亞砂拉越,涉及到華人離開故土、身處“異國”的離散情緒。但在張貴興筆下,漢字的運用不拘于“中州正韻”的規範,而能将故鄉的“貧乏”,幻化轉寫成奇詭魔性的一片天地,與身處“中心”的大陸、台灣華文書寫相對照,相映成趣,頗能開拓讀者對于華文創作的眼界。 ▼内容簡介 被開除教職的雉從台灣回到故鄉馬來西亞砂拉越,追蹤抱着剛生下嬰兒不知去向的妹妹麗妹進入雨林,受到當地土著達雅克人的熱情款待,并與達雅克女孩亞妮妮之間産生了情感糾葛……在作者華麗奇詭的文字下,一段段牽涉到殖民者、開拓者、侵略者、土著,持續了家族四代,血腥陰暗、攝人心魄的恩怨情仇逐漸浮現。 ▼名人推薦 他(張貴興)與同樣出身于婆羅洲的李永平之對出生地之戒慎恐懼不同,卻和出身高密東北的莫言類似,持續地淬煉一己的故鄉夢土,全心全意撲向婆羅洲熱帶雨林……張的夢土織錦卻更上層樓,這回相當充分地開展了那在台灣尚未被充分展開卻被表演者虛耗糟蹋掉的魔幻現實主義……相對于莫言之“食草家族”而描繪狀寫出一則“豬籠草家族”的傳奇。 ——作家 黃錦樹 《猴杯》追溯華人墾殖者的罪與罰,時間跨度都延伸到當代……則從國族認同轉移到人種與人/性的辯證,借着進出雨林演繹雜種與亂倫的威脅。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猴杯》對我輩小說選手而言可說是一本“鼎天之書” ,某部分張貴興其實也深深影響了我。張貴興的小說寫得非常鬼氣,寫刀寫到出神入化,藏身各處細節的鳥雀、犬、蛇、鳄魚,萬物生死互纏的運鏡,其靈性、解析度皆不可思議。 ——作家 駱以軍 閱讀《猴杯》,讓我們經曆了雨林魔幻的殘酷美學,也仿佛目睹掠食性的熱帶人文,它也讓我們逼問自己潛藏的獸是否就要蘇醒,因之,也是讀者心靈溯源之旅,經由殖民情欲的挑動。 ——作家 瓦曆斯·諾幹 到了《猴杯》,張貴興極盡誇張之所能,以砂拉越華人的墾荒史為軸,再密實地編織出生命力極旺盛又充斥頹敗衰亡的婆羅洲熱帶雨林。 ——作家 李宣春 ▼獲獎記錄 ☆ 2001年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 ☆ 2001年開卷十大好書獎 ☆ 2001 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 2001 年“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好書獎 作者曾獲: ☆ 2019 年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 ☆ 第 43 屆金鼎獎文學圖書獎 ☆ 2019 年台北書展大獎 ☆ 第 15 屆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 ☆ 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讀者票選獎 ☆ 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中篇小說獎 ☆ 博客來年度選書 ☆ OPENBOOK 年度好書 ☆ 亞洲周刊十大小說
分類:
其他
年:
2020-07-01
出版:
後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頁:
312
EBID:
290968
ISBN:
9787220118234
關注公衆號

推薦關注公衆號

訪問不迷路,關注公衆號。

請掃碼關注微信公衆號,或者公衆號搜索“ebookcn”

評分:4
緻郁系家族的最高級别:窒息系。
評分:4
較之黃錦樹土著的馬來,黎紫書市井的馬來,張貴興的馬來更關注原住民和馬來華人的種族矛盾與馬來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而這一切埋藏在繁茂原始的熱帶雨林與華麗密實的文字迷宮之中,在最後的結局到來之前被熱帶動植物旺盛到腐敗的生與死的各類意向總和,英國人的殖民、日本人的侵略、華人的移民與異族人的性冒險迷亂了視線。新版增修了結局,這對讀者來說是十分利好的,這一改動使得故事縱然時空跳躍變幻不停卻有明确可以解讀的起止
評分:5
飽和度max,本以為是中村健治,看到結尾發覺是大森貴弘。
評分:5
迄今為止,主要拜後浪所賜,馬華文學三大家李永平、張貴興和黃錦樹都已經了解過了。馬華文學的特點之一就是會把中文運用到極緻,獨特的遣詞造句,新奇的比喻,奇詭的氛圍,都體現出了其在華語文壇難以取代和撼動的我行我素的風格。《猴杯》的營銷和宣傳slogan一直是“重口味”,但卻不是主流小說市場趨之若鹜的那種重口味,而是一種血腥包裹着陰霾,穢土夾雜着情感的直擊心靈的解構。那個一直雨水連綿、野獸成群且神秘的南洋
評分:5
很容易把這部作品和“中州正韻”之類比較,意思是它屬于邊地文學、邊緣叙事,但這完全不對。文學的一個小小“功用”,不正是超越地域限制而獲得以人為出發點中心的感受嗎。誰在寫,誰就是世界的中心。
評分:5
與南洋拓荒華人有深遠淵源的豬籠草家族對其子孫所做的一次雙重清算。馬來西亞婆羅洲雨林中的恩怨糾葛啊……密集出現的動植物修辭與意象,有種將人拽入一片熱帶雨林任其“掙紮”的感覺,屬實有些許詭異……[天啊]
評分:5
好蓬勃、好荒莽的生命力啊,以至盛極而有種腐爛的怪豔。熱帶暴雨般連綿不絕轟然墜落的意象跟修辭,粘稠如橡膠液,裡面養着蜈蚣色的月亮、漫血的浮雲、豬籠草消化的嬰屍、爬滿浮腳樓的蠍群、狂暴地刺穿祖母胸膛的犀牛、下半身腐爛卻仍在交媾的儒艮、吞食了毒蕈渾身發出磷光的少女、被刺上斑斓中之斑斓腦紋的骷髅、罪惡腥臭的家族史……張貴興指蘸膠液,密不透風、濃墨重彩地繪出一幅南洋風情“不淨觀”。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雉的一生,
評分:5
太奇怪的閱讀體驗了,明明同樣是漢語使用者,讀這部同樣也用漢語寫就的小說就好像在閱讀另一個世界的文字,意象和比喻都是遠遠超出日常生活的。叙事方式很挑戰讀者,剛開始讀的時候叫苦不叠,如若不是被那些聞所未聞的殘酷意象吸引,恐怕早放棄了,讀到後來越發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應該用這樣的叙事方式,主人公本身就是有着強烈身份認同問題的人,剛回到雨林的他如同剛打開書的讀者,被書中如同藤蔓一樣的片段牽繞,被雨林讀瘴氣遮
評分:5
好密的視覺意象,那些一刻不停歇的鋪排~雨林植物動物人類嬰屍污穢的鱗爪,華麗排列如細密多彩鼓噪的馬賽克鑲嵌畫。但所有的枝節斑駁,藤條蔓生所向,是數不盡黯影曈曈裡,滋生與附生的黴腐囊腫畸變,怪異躁動,豔影血腥,生殖情欲暗示滿滿。這些名詞的陳列無法是靜态,而是詭異天光,暗裡心跳,暫時蟄伏裡,時待發生的屏息窺伺。雨林文學, 真是富蘊了自己魔幻酷烈的美學承載。“豬籠草,熱帶肉食植物,俗稱猴杯。”
評分:5
神作!語言一千分!文本一百分!語言精準绮麗,部分片段原始鋒利。作者的文筆不是美就完了,他的描寫都是服務給故事的。大師!故事通過一個找尋和不斷穿插的回憶,帶出來一個家族幾代人的過往和秘密,再引出一個民族的過去,體現一個地域的曆史。對于作者來說,對故鄉的紀念意義遠大于故事性,所以說他的描寫過多事件過少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缺點是人物略顯扁平;真相的揭示全靠了對話,人物沒有去大的探索挖掘導緻高潮堆在最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