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一個和平“爆發”的年代? 曆史“終結論”的終結? 國家能力從何而來? 文明的沖突是一個過時的預言? …… 面對林林總總的政治問題,作者帶領我們以一種比較的視角,在民主問責和國家能力兩個政治比較的核心維度下,建立起觀察的參照系,将不同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納入比較的視野,去分析我們的時代背景和全球化進程,讨論不同國家的政治轉型與國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經濟對政治變遷的影響。 “政治是可能性的藝術。”當我們将面對的政治現實當作一萬種可能性之一來對待時,就能從此時此地抽離,獲得一種俯瞰的視角,進而再聚焦定位現實,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們自身。 「名人推薦」 比較政治學當中的“比較”,與其說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不如說是一種研究的視野。當你把你所面對的政治現實當作一萬種可能性之一來對待時,你就獲得了一種“比較的視野”。 比較的視野本質上是一種俯瞰的視野,從“此時此地”抽離,來到多樣性的“上空”,從宏觀開始領略,然後慢慢聚焦到微觀,也就是從森林開始,慢慢聚焦到樹木。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麼具體的問題,在你腦海的深處,始終有一種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約約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見到的隻是現象,而現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質就是對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斷。 ——劉瑜 以比較的視野辨析相似與差異,從妙趣橫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邏輯推論,澄清認知的盲點和誤區,在娓娓道來的叙述中抵達高深的學理分析,最終揭示政治世界的種種奧秘。劉瑜的寫作天賦與學術訓練功力都已為人所知,在這本書中,二者達到了幾近完美的融合,為我們呈現出真正深入淺出的典範。 ——劉擎 什麼叫“可能性的藝術”?在這個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可能都要面對一個問題:整套影響我們生活、塑造我們日常社會行為的政治制度,還有什麼可能嗎? 人類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現、形成、演變的空間何在?很多時候要透過比較才看得到,而由劉瑜老師來講述,則是再精彩不過了。 ——梁文道 「編輯推薦」 ★ 學者劉瑜比較政治學新著。繼《民主的細節》《觀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後,政治學者劉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靈動的語言風格、清晰而缜密的邏輯叙述的基礎上,這一次,她帶我們跳出一時一地的政治,從高處看國際格局,形成廣闊的俯瞰視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較視野。圍繞比較政治學兩個核心維度——政治轉型和國家能力,将不同國家、地區、古今納入其中,帶來全方位的比較。同時,書中不僅有對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的分析,也有對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國、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紹;在分析經濟發展、民主轉型的成功案例時,也會剖析失敗案例,以此突破認識的偏見,将當下問題納入曆史長河,以曆史為尺度,形成看問題的比例感,跳出現象,對問題做出公正的判斷。 ★ 政治在社會中,從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會結構中”“政治在經濟中”“政治在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書通過分析南非的轉型、智利經濟政策的選擇、美國的社會運動以及韓國的觀念變遷等,帶我們認識政治創造可能性的各種途徑,理解社會與政治發展的制衡關系、政治選擇與政治行動的可能。 ★ 将抽象複雜的政治問題化為通俗的講述。本書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頻節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講述風格,同時輔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優秀的寫作能力以及對現實的敏銳分析,将抽象複雜的政治問題以易懂的方式講給我們聽。 ★ 對多變的政治現象進行比較、思考,形成社會洞察力。比較産生沖擊,沖擊帶來思考。政治的多變與不确定性讓我們對它的思考很難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這種不确定性促使我們不斷重返基本的道德問題和曆史經驗,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時時刻”和無數的“他時他刻”聯系起來,以此形成明晰的社會洞察力。 ★ 于差異中尋找規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們自身。政治是複雜的,但不是随機的。本書通過建立一個政治可能性的參照系,将每個國家編織在同一網絡下,以此理解他國,也照見自身,于差異中尋找規律,進而定位現實,理解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