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社會:今日之痛(在大流行時代直面痛苦、思索生命,重建意義世界和價值體系的勇氣之作!)如今,随處可見一種痛苦恐懼症,一種普遍的對痛苦的恐懼。人們對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懼症導緻一種長效麻醉。人們對所有痛苦狀況避之不及,甚至連愛情的痛苦也漸漸變得可疑起來。這種痛苦恐懼症也蔓延至社會性事物。沖突和分歧越來越沒有立足之地,因為它們很可能導緻令人痛苦的争論。痛苦恐懼症也席卷政治領域。一緻之強制和共識之壓力與日俱增。政治安守在一個妥協區域,失去一切生機與活力。
妥協社會與功績社會相伴而生。痛苦被看作虛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蓋或優化的東西,無法與功績和諧共存。苦難的被動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動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剝奪了所有表達的機會,它被判緘默。
新自由主義的幸福預期物化了幸福。幸福絕不僅僅是衆多能帶來更高績效的積極情感之總和,它對優化邏輯避之不及,不可用性是其特征。幸福中蘊含着否定性,真正的幸福絕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使幸福免于被物化的恰恰是痛苦。痛苦承載着幸福,使幸福長久。“痛并快樂着”并非矛盾的修辭。
\--------------------
韓炳哲作品(第2輯)
《山寨:中國式解構》(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協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3月即将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學》(2023年3月即将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麼是權力》(2023年3月即将出版)
Was ist Macht?
《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将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資本主義與死亡驅力》(2023年5月即将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頌歌:園藝之旅》(2023年5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将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時間的香氣:逗留的藝術》(2023年5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編輯推薦】
(1)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他回歸哲學的人文傳統和批判傳統,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辟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字媒體時代照察社會情狀和人類心靈,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分析師”“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氣質和德國哲學傳統的理性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訴求卻是甯靜沉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存在,具有“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于思辨,而又勝在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明快,“充滿靈性,鋒芒畢現”。中譯者的認真細緻和精敏才思也為中文版增色頗多。
(4)在世界範圍内已然成為現象。韓炳哲作品被譯成20餘種文字,包括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内的諸多學者對韓炳哲做出了回應和稱贊,巴迪歐親自為其代表作《愛欲之死》作序。
(5)在國内學界和讀者群體迅速覓得知音。韓炳哲作品第1輯共9種(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出版後,來自哲學界、藝術界、政治學界、傳播學界、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和普通讀者對韓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其中《愛欲之死》《倦怠社會》《他者的消失》《在群中》等書備受歡迎。
(6)中文世界較系統和完整的韓炳哲作品集。韓炳哲作品第2輯共11種,預計2023年5月出齊,與第1輯圖書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的和代表性的作品(計20種)。
(7)《妥協社會:今日之痛》:在大流行時代直面痛苦、思考生命,重建意義世界和價值體系的勇氣之作!
面對全球大流行,妥協社會變成苟活社會。病毒進入健康的緩沖區,将它變成勉強維持生存的隔離區。越來越多的人幸存下來,越來越多對死亡的恐懼積累起來,那原先被我們小心翼翼地壓制、置之不理的死亡,重新變得可見。無論在什麼地方,生命的延長都以卓越價值的喪失為代價,人們甚至準備犧牲所有一切,隻為能夠生存下去。
這是韓炳哲在大流行時代對全球政治生态和社會問題的最新思考。訴諸尼采、海德格爾等哲學大家以及卡夫卡、漢德克等文學名家,作者揭示出痛苦之于人的存在論意義和倫理學、美學意義,引導讀者在過度注重自我、過度追求幸福,而現實又遠遠不能滿足、甚至稱得上是殘酷的當今時代,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避免被抽空意義的為生存而生存。
【精彩書評】
韓炳哲擺脫了繁瑣的哲學論證,他将哲學洞見直截了當地切入當下。這種植根于法德傳統的批判視角,剝開了現實的面紗而暴露出它殘酷的真相。這不是快樂的知識,而是發人深省的知識。
——汪民安,清華大學中文系
韓炳哲以其哲學的睿智與分析的犀利,迫使我們去反思數字網絡媒體時代的生存情調與倫理處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
——夏可君,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閱讀韓炳哲,無論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
韓炳哲揭示出,在大數據時代,批判理論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爾•戴維斯(Will Davies)
韓炳哲的哲思充滿靈性,鋒芒畢現,以其一貫的犀利,帶給我凝視深淵的勇氣。
——賈克防,西北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韓炳哲是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分析師。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這個時代的嚴峻危機。
——楊不風,中山大學哲學系
大數據時代形成的紛繁現象,需要新的哲學思維和框架,韓炳哲的幾本書堪稱敏銳、犀利的時代探測器,是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寫作者
韓炳哲這套語言文字煉金術,對概念的追根溯源,無論對于外語學習者還是哲學愛好者來說,都不啻為一種有效的思維訓練。
——安尼,首都師範大學德語系
就算不懂得海德格爾獨創的那些術語體系,仍然不會影響對韓炳哲本人想要讨論的話題的把握,這也正是韓炳哲的批判哲學小冊子之所以厲害的地方。
——毛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媒體評論】
韓炳哲屬于這一類哲學家,在他們之前,沒有人尋求改變世界之道,甚至沒有人充分意識到這種改變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參考》(Inside Higher Ed)
韓炳哲創造了一種他個人獨有的思想傳統。
——《周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
韓炳哲用他的作品開辟了一條橫穿當代文學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點贊,隻求警醒世人。
——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
閱讀韓炳哲的書,意味着不斷地被鞭策、喚醒。……他的社會批判雖然不谙體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熱情地擁抱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
——《雜志》(Das Magaz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