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知識分子的終結?:從左拉到維勒貝克

法國知識分子的終結?:從左拉到維勒貝克

【亮點推薦】 ★備受霍布斯鮑姆、托尼·朱特推崇的曆史學家,猶太“虛構三部曲”作者,對知識分子前輩及同仁的尖銳點評。一部讓衆多“文化生産者”無地自容、汗顔不已的鋒芒之作!以冷峻犀利的目光,剝去知識分子的光鮮外衣,于曆史的檢驗和道德的拷問中,淬煉出真正的“知識分子内核”。 ★字字珠玑的知識分子功過書,幽暗盡顯的法國百年文化人物像:于“恐猶”浪潮中挺身而出,高呼“我控訴”的左拉;雖有瑕疵,仍被奉為知識分子楷模的薩特、加缪、波伏瓦;或許是巴黎最後一位偉大的社會學家的布爾迪厄;桑德口中水準堪憂、狹隘自大的維勒貝克、芬基爾克羅、澤穆爾…… ★回望19世紀末至今的法國知識分子史,洞察其群體構成、思想特征的演變曆程,剖析知識分子與統治階級及社會各階層的關系,撕開大衆媒體中知識分子形象的假面。在20世紀的諸多考驗下,有誰未因各種主義思潮而迷失,不為權力利益所折腰,始終冷靜判斷、認清方向,秉持了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理性? ★見證思想“啟明星”光輝的黯淡和法蘭西文化的遲暮。當右翼勢力在各處擡頭,當保守排外取代了開放包容,我們是否還能相信理性的力量和知識分子的“燈塔”之光?這個時代是否還能造就“偉大的知識分子”? --- 【内容簡介】 法國知識分子因“恐猶症”而興起,是否将在右翼轉向中迎來衰亡? 法國知識分子曾被世人視為效仿的楷模,無數次體現了文人勇敢介入公共空間的責任擔當。然而,從左拉時代的知識分子到當下的維勒貝克之流,曆經了法西斯主義、反殖民主義、種族沖突等層層沖擊後,著名以色列曆史學家施羅默·桑德看到的是法國知識分子的不斷衰落和“偉大”的終結。 桑德從19世紀末左拉等人公開對抗“恐猶”氛圍開始,細緻梳理了“知識分子”概念的形成及其結構,揭秘文化領袖們鮮為人知的思想人格“幽暗面”,并借助伏爾泰、盧梭、托克維爾等代表人物剖析這一群體的本質。知識分子憑借自己的文化創造活動和社會介入行為累積聲望資本,追求獨立自治的同時,又難以擺脫“統治階級中的被統治者”的角色。在社會科學領域不斷細分,信息碎片化、知識淺薄化、娛樂至上,知識分子與權力所有者關系已然改變的當代背景下,似乎再難産生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法國知識分子已死?知識分子精神已亡?”這是桑德面向現代社會的兩大叩問。 --- 【作者簡介】 施羅默·桑德(Shlomo Sand,1946— ),國際著名以色列學者,特拉維夫大學曆史學教授,曾任教于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為波蘭裔猶太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民族與民族主義、法國知識分子史等。其猶太研究相關論著被稱作“虛構三部曲”,在西方學界引起廣泛讨論,赢得了巨大的贊譽。另著有《知識分子、真相和權力:從德雷福斯事件到海灣戰争》《詞語和土地:以色列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神話》。 譯者: 樊豔梅,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學批評理論。譯有《W或童年回憶》等作品。 --- 【相關評論】 施羅默 • 桑德是熟谙法國知識分子前世今生又兼具“旁觀者清”優勢的知識分子史專家。他的這本專著,不僅是探究法國的特殊性及其“偉大”知識分子消亡與否的知識分子史佳作,更是他這位早就立志充當“知識分子”的專業曆史學家,以自身方式直面所處時代、“介入” 當今世界的見證。縱觀全書,謀篇布局立意高遠,别具一格;内容表述張弛有度,洞見叠出;文字叙說鮮活生動,雅俗共賞…… 不難想象,移譯這部于法國知識分子史研究熱潮消退有年情勢下推出的新作,将使中國讀者對法國知識分子重新投去更多關注目光。 ——浙江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呂一民 桑德這部有關知識分子的研究專著以豐富的視角進入了近代以來法國知識分子的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時又以真切和多元的學術脈絡開啟了何為知識分子精神的學術對話。作者有着廣博的學術視野、敏銳的批判性精神和誠摯的生命體驗,從而将現代知識分子史裡最具魔幻魅力又最具複雜性的法國一脈揭示了出來,這無疑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知識、理性和自省精神在當今的價值。 ——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系教授 唐小兵 很少能有作品将缜密的曆史研究與熱情的政治介入相結合,而這正是桑德在這本博學又見解獨到的書中所達成的……通過重新檢視“法國知識分子”的長期曆史,桑德對我們的現狀提出了有力的批評,能夠幫助我們構想未來政治智識顯現的形式。 ——巴黎索邦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拉茲米克·科伊興揚(Razmig Keucheyan)
分類:
其他
年:
2023-01-01
出版:
上海書店出版社
頁:
283
EBID:
332597
ISBN:
9787545821970
關注公衆號

推薦關注公衆號

訪問不迷路,關注公衆號。

請掃碼關注微信公衆號,或者公衆號搜索“ebookcn”

暫無短評我來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