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部對日治臺灣後期的戰時社會與政治,作系統性、全面性的研究之作。作者近藤正己教授不取前人慣常從日本帝國主義軍事失敗的角度,而是從「殖民地本身」的視角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崩潰。本書指出,戰時的「總力戰」(總體戰)體制對殖民地臺灣的全面動員,是殖民統治崩潰的重要因素。
全書分為兩部(上、下冊),共十章,含圖表107個。第一部「戰時的殖民地統治結構」(第1章至第6章),論述臺灣自1930年代捲入總力戰體制的過程:臺灣軍部勢力擡頭、總督府南進,以及殖民政府如何從「人心」動員開始,把「人力與人命」驅至戰場,最後皇民化運動導緻「殖民地主義的終結」。第二部「臺灣光復運動的展開」(第7章至第10章),則轉向追蹤在中國的臺灣人抗日政治勢力──臺灣義勇隊、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臺灣革命同盟會,以及其重要人物如宋斐如、李友邦、翁俊明……,以了解為何臺灣在殖民地崩潰時,是走向「光復」而非「獨立」。作者在全書之兩部分別從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地戰時統治,以及臺灣人在中國進行的抗日運動這兩個深具歷史意義的面向,探究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崩潰的完整樣貌。